查看原文
其他

强的虹:记李克强同志夫人程虹

点击加关注👉 世界人文历史 2024-05-25


2014年5月7日,在尼日利亚的一场晚宴上,程虹特意挑选了一款大麦做成的面包,递给自己的丈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告诉他这个健康。


这位穿着质朴的大学英语教授,此时正陪同李克强在非洲四国进行访问。这也是这位在同事眼中甚为低调的学者,第一次从书斋走向台前……


作为自然文学的重要翻译者和领头人,一个细节体现了程虹对待学术的态度。在肯尼亚参加活动时,她看到一只鹭,立刻对身边的翻译说:“我想不起它的名字了,但是一个h开头的词。”两人在十几秒钟连续蹦出了好几个h开头的鸟类名,最终确定这个词的拼写为“Heron”。


首出访的中国总理夫人对非洲文化表现出的了解和喜爱,让她很快赢得了陪同她的政要夫人的认可。在尼日利亚,和总统夫人15分钟的寒暄被对方主动延长到1小时15分钟。


而程虹的魅力不限于此,观察者网曾报道,程虹的教授气质获得了网友的普遍好评,而她用5年时间照顾家中患癌症的老人,更是被称赞为“真称得上是贤妻良母”。


2014年5月15日,《博客天下》推出题为“强的虹:独家解读李克强夫人程虹”的深度报道,展示了关于程虹访非、教研、持家等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我们在此整理分享给诸位。


以下是全文——



强的虹:独家解读李克强夫人程虹

来源 | 2014.5.15博客天下


1974年,郑州七中74届(一)班的学生提前从高中毕业,在敲锣打鼓声中上山下乡。4月2日,该班团支部书记程红身戴红花,在卡车上颠簸一百多公里,来到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落户吴堂大队第五生产队,又称板厂村。


从板厂村向南数百米,汝河逶迤清澈。同在知青组生活过的吴焕霞告诉《博客天下》,“汝水秋声”是当时郏县八大景之一,无论在河的哪个方位,水流的声音听起来始终在远方。


程红当年17岁。1974年4月2日,住进板厂村的第一天,她就下汝河洗衣服。回来时天色已晚,柔和的灯光从知青组的窗口溢出,她说自己“心中激动”。她在后来写的回忆文章中提到,汝河给了她特有的情思。


如今,程红已改名为程虹,是首都经贸大学的外语系教授。2009年4月,她在《文景》杂志“重读自然”专栏中介绍了美国作家安·兹温格的作品《奔腾的河流》,并引用兹温格的话称,“当一条河伴随着你成长时,或许它的水声会陪伴你一生”。


记忆中的河流也许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程虹。在学术上,她是自然文学的重要翻译者和领头人;在生活上,她崇尚自然、朴素和简约的生活。


这些特点都在她最近一次出访中表露无遗。2014年5月4日开始,程虹陪同她的丈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往非洲四国访问。穿着上,她注重简约和质朴,不喜欢过于显眼的首饰。她的膳食选择也是如此,在尼日利亚的一次晚宴上,她特意挑选了一款大麦做成的面包,并拿了一片递给李克强吃,告诉他这个健康。


程虹对自然既抱有学术兴趣,也内化为生活追求。在肯尼亚参加活动时,她看到一只鹭,立刻对身边的翻译说:“我想不起它的名字了,但是一个h开头的词。”两人在十几秒钟连续蹦出了好几个h开头的鸟类名,终于翻译想起了“Heron(鹭)”。程虹说:“对,就是它!”研究和翻译自然文学时,程虹对鸟类和植物的名称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去查阅了很多工具书。参观当地博物馆时,她十分专心,并对各种拗口的名词满怀兴趣。


这是程虹第一次以总理夫人身份出访。担任总理后,李克强有过几次国际访问的行程,程虹并未一同前往。随行的工作人员都称呼她为“程老师”,这既是程虹的职业,也符合程虹流露出的气质。


程虹对年轻人而言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这位女教授在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在丈夫李克强担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之后,她逐渐不再上大课,转向研究领域。但在青年时代,程虹以教学技巧见长,多次获得过关于教学的荣誉,作为一位老师,这往往是比职称更靠谱的荣誉,这意味着她的口才出众,而且很有学生缘。


“她就像是我们大学时候的老师一样,很多人会想起自己的导师。”一位跟随程虹访问全程的工作人员对《博客天下》这样评价。


“她握手身体会稍微前倾,有一种学者的谦虚,”他这样形容第一次见到程虹的印象,“我觉得,她是一位可以聊天的人。”


程虹经常打动和她刚刚认识的人。她的为人有点像她研究的自然文学一样,开阔淡然,像荒野上的河流一样流畅。


程虹曾经在2004年秋天来到美国自然文学先驱梭罗故乡的康科德河,程虹感慨:“河流总是闪闪发光地从我们目前流过,它那么慷慨大度,而我们永远对它心怀感激。”



01

由红到虹


河流是最容易令人勾连起时光的意象,40年前,17岁的程虹初次走入荒野,河南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是她步入社会的开始。


“我的右肩稍微有点往下低,”程虹曾在与陪同她出访的工作人员聊天时提到,“那是过去在‘铁姑娘队’挑担子压的。”说起这些,她表现得很自然,不回避往日生活留给她的印记。


“程红”是这位17岁的姑娘当时在花名册上的名字,她后来的名字“虹”是丰富多彩的七色—名字的变化无意中提供了惊人的象征意味。在当时,她的生活当中的基调就是红色。但在此后的人生中,她尝遍生活和文学的丰富意象。


团支书意味着学习优秀和政治上可靠。程虹来自干部家庭,父亲程金瑞在她下乡时任郑州铝厂(原为503厂)的厂长。这座1958年兴建的铝业基地当时是冶金部的直属大厂,有职工两万多人。程虹的母亲刘益清当时是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


根据当时的政策,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个孩子不下乡。但当时的程虹仍然申请下乡。程虹在当时的发言材料中称,不少人觉得她傻,认为她完全可以不下乡,她是干部子女,将来不管怎样也能找个好职业。但她认识到,“下与不下,虽一字之差,但对我来说却是前进与倒退的斗争”。


▲1994年8月1日,程虹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难忘那片热土》,回忆下乡劳动往事


02

同在泥泞中


河流在带给程虹动人回忆的同时,也带来过磨练。程虹和李克强都曾回忆起自己抢修水利时的辛苦和泥泞。令板厂村知青印象深刻的是洪水泛滥时抢修汝河大坝。日后程虹回忆,“那些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们奋战在大坝上,用肩膀扛着装着沙石的稻草包加固大坝,泥泞中,有人摔倒了,爬了起来。”


同样,李克强也曾在村里修叹阿湾水库,从山里挑石块,肩头流着血。


1976年,当程虹成为生产队长时,几百公里之外的李克强已是大庙公社党支部书记。(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李克强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


得益于良好的家教,在艰辛的劳作之余,李克强和程虹都保持了学习的习惯。


1977年,李克强和程虹下乡的第三年。高考恢复,当年数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大治之年气象新》。


程虹考上了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同一年,李克强以安徽滁州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被北大录取。


当年,李克强22岁,程虹20岁。


03

重合


就读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三系时,程虹正式修改了自己的名字,将原来的“红”改为“虹”。


在李克强研究法治的时候,程虹在研究中国的山水田园诗。2012年,在首经贸外语系名为“治学境界与人文情怀”的学术讲座上,程曾经回忆起充满理想主义的1980年代。


1982年,程虹和李克强大学毕业。李克强放弃了出国留学考试,留在北大任团委书记。程虹在清华进修,并在此期间与李克强相识。


1983年,《中国青年》杂志在《在锻造中》通讯稿中展现了德识才学并进的李克强,这是关于李克强最早的人物报道。


在那篇通讯当中,青年李克强给自己立下三句话:“从无字句处读书,同有肝胆人共事,向潜在目标挺进。”报道称,李克强在本校坚持上日语课和用英语讲授的法学课。文中引用了李克强的观点:“一个真正的强者,不仅要有献身于社会和民族的精神,更要思想容量大。”


程虹也认为,读书人应该兼济天下。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许多重合之处。李克强和程虹都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引述《论语》,从古老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


04

方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原编辑常涛还记得1987年认识李克强时的场面。李克强骑着自行车到当时位于东单的文联出版社,问她能不能出版妻子程虹翻译的小说《遵命大臣》。


这是一部BBC讽刺剧改编的小说,挖苦的是西方文官制度,程虹当时刚刚转业到地方,正努力在翻译上做出一些工作。此前,李克强和程虹分居两地。


曾经去李克强家中拜访的常涛对《博客天下》回忆:程、李都是对生活要求简单的人,当时他们在团中央机关宿舍的家中十分简陋,几乎没什么家具。


05

李克强的老名片


另一位和李克强合作的译者刘庸安回忆,李克强夫妇手中的《遵命大臣》英文版《Yes,Minister》来自李克强的导师。


刘庸安和杨百揆也合译了这本书,取名《新官场现形记》,1986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刘庸安记得,李克强看到这个译本后,曾打电话来说“撞车了”,也表达了对书名翻译的不认同。


刘庸安对《博客天下》说,书名翻得确实不好,“当时出书难,出版社要在书名上做卖点”。


因为题材撞车和话题偏冷,程虹的《遵命大臣》译稿在常涛手上压了不短时间。直到1991年,程虹的译本才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0年代末,常涛出任加拿大禾林出版公司中国区首席编辑,曾向程虹提议翻译加拿大禾林出版公司的小说。“禾林小说”是一个类似于西方琼瑶小说的爱情小说门类。程虹婉拒了。


“她很明确自己学术上的方向。”常涛说她能理解。


06

精神家园


吴焕霞曾经多次听过程虹的演讲。她说自己羡慕程虹有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观察美、提炼美的能力。


1974年,在郏县知青积极分子代表会上的发言材料中,程虹说自己想象中的农村,有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可是一到公社,眼前呈现的却是“银光闪闪的汝河,宽阔的河滩,碧绿的原野,粉红色的桃园”。


20年后,喜欢不紧不慢观赏自然的程虹,在美国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程虹去过两次自然文学先驱梭罗隐居过的瓦尔登湖。这对所有梭罗的读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如同宗教朝圣一般的过程。


程虹认为,梭罗很少懂得人们习以为常的欢乐与享受,一生都在寻求那种常人望而却步的美。


访学经历,让程虹坚定了研究自然文学的选择。


07

喧嚣与宁静


1998年,李克强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调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河南是程虹的家乡,但李克强和程虹又一次两地分居。


随着李克强调出团中央,程虹也从团中央机关宿舍搬出,住到崇文门附近。常涛回忆,这所房子原为落实政策的老干部居住,状况不是很理想。当时李克强已经是正部级干部,能够分到万寿路上更好的房子,但他拒绝了。


“李克强责己甚严。他们夫妇在生活上要求都很低。”常涛说。


李克强尽量避免被扯进各种说情和请托当中。


2004年,李克强由河南省委书记调任辽宁省委书记。自1998年离京到河南任职,到200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离开辽宁,李克强和程虹夫妻分居近10年。


此间,程虹奔走两地。她还出版了两本译作《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程虹称,在译这些书时,她的心却颇不宁静,家住闹市区,不仅要教书持家,还要照顾身患重病的老人。因为时常在火车上度过七八个小时,相当一部分的译稿,她是在火车上阅读原著、反复思量译法、下车后再记录下来的。


她把这些工作称为与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灵对话,“渐渐地,我竟习惯了在嘈杂的环境中静下心来。”



08

爱人


程虹的行程内容之一是与各国政要夫人会谈。她对非洲文化表现出的了解和喜爱让她很快赢得了陪同她的政要夫人的认可。她喜欢静静地听当地人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比如,如何在无花果树下解决法律纠纷。在尼日利亚,和总统夫人15分钟的寒暄被对方主动延长到1小时15分钟。


非洲的大多数总统、副总统和总理的夫人都是专职夫人,往往兼任非洲一些慈善、抗击艾滋病的组织的职务。她们组建了非洲“第一夫人联合会”。据在场者向《博客天下》回忆,在一次会谈中,尼日利亚总统夫人提到女性要“走出厨房”,程虹则说:“我是一位大学教授,这是我的职业,我喜欢教学和阅读,但我也很喜欢在家做饭,给我的丈夫和女儿吃,这两件事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程虹在发言时,用英文引用的另一句话是:“教育好一个男人只是教育好了一个人,教育好一个女人就是教育好了一个家庭。”


一位陪同出访的工作人员告诉《博客天下》,访问团出发之前,工作人员正在做准备工作,李克强和程虹提前到了。李克强把程虹介绍给他们:“这是我爱人。”


这是一个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们所常用的词汇,略显老派,但非常得体,他们已经相伴了30多年。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5月4日,李克强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提到了纪伯伦的这句诗词。说这句话时,陪同他出访的程虹就坐在台下。


程虹,1957年生于河南郑州,祖籍山东莒南。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程虹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进修英文。程虹曾在美国布朗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被称为中国从事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第一人。


曾两度被学生选为学校“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首都经贸大学优秀任课教师、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高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


程虹,出生于郑州的一个干部家庭,父亲程金瑞时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母亲刘益清则是新华社记者。程金瑞后来调京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顾问,是副部级干部。


文革期间,程虹一度到农村“插队”,后在清华大学进修英文,在几个热心朋友的介绍下,与大她两岁的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李克强成婚。和其他人热心交际或者商场不同,程虹更喜欢校园的宁静,她在教学方面也充满热诚,曾经两度获选为学校“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师”。


程虹是首都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方一直有意提拔她担任系主任甚至更高的职位,但都被程虹拒绝了,她不喜欢繁琐的行政事务,以及无聊的应酬,当然,也不希望因此被人说是妻凭夫贵。


李克强进入中南海担任常务副总理之后,程虹基本不上讲堂,主要做研究工作。


精品推荐


给大家强烈推荐一套“口碑爆炸”的国民杂志——被誉为“知识精英的枕边读物”的——人民日报主办的《国家人文历史》。


我们已经连续三年推荐《国家人文历史》,不少朋友跟着重拾历史的魅力。


有读者已经订阅5年,一期都舍不得扔。



为什么一本讲历史、人文的杂志,会这么备受推崇?


这份杂志,被许多人誉为“知识精英的枕边读物”,它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无数专家、学者、知识青年心中的“良心纸媒”。


全年24期,每期策划一个专题,囊括古今中外,覆盖考古、文物、艺术、建筑、文学、电影、自然、地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任意翻开其中一本,话题之广,主题之深,都足以让你的大脑充血。


《消失的她》爆火,就拓展梵高等世界艺术史,《狂飙》热播,给你讲解孙子兵法



《封神》上映,它就从上古神话到新中国,把5000多年的中华历史拆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苏轼的朋友圈、典籍文物,到空间站、人工智能,它内容广博,细数影响世界人类文明的100个历史瞬间。



不能出门的日子,跟着李白去旅行,从李白少年求官、散尽千金的诗意一生,到群星闪耀的盛唐史、地理图鉴、古今名画......



每一本都能挖掘无数有趣的知识,处处充满亮点,拿到手就放不下~


不仅以全球视野看中国历史,也紧跟热点,以中国眼光看全球历史进程。


海量珍贵的图片史料,再现帝王真容、名人风采、文人墨宝、出土文物,还原经典历史瞬间。


打开它,就像开启了中华上下5000多年的长镜头。



为了保证这套书的专业性,整个编辑团队都是由名校历史系教授、文史学家、学者……组成。


而且为了还原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历史,整个团队可以花费数月时间,研读文献,查找史料。


许多学者,甚至会在提前1年的时间,收到《国家人文历史》的专题约稿。

这次,《国家人文历史》给大家带来了超值满满的福利:


原价780元/年,现在订阅只要425元/年。全年共24期,每月2期,月底包邮到家~


平均算下来每天只要一块多,就能收获一整年紧跟时事,专业、丰富、有质量的阅读乐趣,太划算了,喜欢的朋友抓紧下手吧~


不管是送亲人,还是送朋友,都很体面又有意义。


《国家人文历史》全年订阅2024年1月-2024年12月一整年的人文历史熏陶让你的生活,更有温度和质量


原价:780元限时特惠价:425


共24期,每月2期,月底包邮到家~出版社直发 正版书籍 放心购买


 立即抢购 

本产品由上市公司“有赞”担保,请放心购买)

@世界人文历史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哲学之路、思想潮流公号:

回复“文学名著”,即可免费获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99部(珍藏版)。

回复“公开课”,即可免费获取清华北大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全球各大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